
如何在Python中使用ChatGPT API?
根據谷歌的官方文檔:
A2A 協議促進了“客戶端”和“遠程” AI Agent 之間的通信。簡單來說,“客戶端” AI Agent 創建任務并與“遠程” AI Agent 溝通,期望執行某些工作或返回數據。
通過 A2A 公開的 AI Agent 的發現是一個重要話題。谷歌建議使用統一的位置來存儲組織的“Agent Card”。比如:
https:////agent.json
這并不意外,因為谷歌將處于最佳位置,能夠索引全球所有可用的 AI Agent,可能創建一個類似于當前搜索引擎索引的全球 AI Agent 目錄。
我喜歡 A2A 強調無需重新發明輪子,并且建立在現有標準之上:
MCP(模型上下文協議)是由 Anthropic 定義的一個開放協議,標準化應用程序如何為大語言模型(LLM)提供上下文。更具體地說,它試圖標準化基于 LLM 的應用程序與其他環境集成的協議。
在 AI Agent 系統(Agentic Systems)中,上下文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供:
目前,AI Agent 應用的開發流程很混亂:
目標是提高我們創新 AI Agent 應用的速度、安全性以及將相關數據帶入上下文的便利性。
MCP Server 公開三個主要元素(Prompts、Resources、Tools),這些元素是有意設計的,以幫助實現特定的控制分離。
谷歌說得很清楚:AI Agent 應用需要 A2A 和 MCP。我們推薦用 MCP 來處理工具,用 A2A 來處理 AI Agents。這話啥意思呢?我們來看看一個涉及多個 AI Agent 系統架構。
MCP 里的組件:
A2A 這邊:
谷歌建議,MCP 主要用于把傳統的數據系統(MCP Resources)和 API(MCP Tools)跟基于 LLM 的應用整合起來,而 A2A 則負責 AI Agent 之間的通信。
我確實覺得,往后發展,大家會越來越傾向于把平臺暴露成 AI Agent,而不是 MCP Server,所以 MCP 在第 5 點的重要性會逐漸降低。
谷歌甚至建議通過 MCP Server Resources 來暴露 A2A AI Agent。
話說回來,如果我們朝著通過全球索引進行 AI Agent 發現的方向發展,MCP 在這里的重要性也會降低,甚至可能會消失。
其實,一直以來,人們都在尋找一種方法,能讓大量的 AI Agent 之間互相連接,還能和傳統的系統連接。之前有人提到過無頭瀏覽器(headless browsers),但現在看來,開放的通信協議可能才是未來的方向。
我覺得,這也是為什么有人說 MCP 是“新的 HTTP 時刻”(雖然可能有點夸張)。以下的想法是基于一些假設的:
在 AI Agent 協議方面,兩者都有明顯的相似性,用戶可以選擇多種方式來構建他們的 AI Agent 應用,并將它們展示給世界。
隨著 MCP 的迅速流行,公司把 MCP Server 作為他們產品的一部分變得很常見,這樣開發者就可以輕松地把這些平臺的內容整合到他們自己的基于 LLM 的應用中。然而,MCP 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這個協議最大的缺點之一就是缺乏安全性和身份驗證。如果你想安全地展示一個遠程的 MCP Server,你需要在基本實現上做一些調整。
Tools 工具可以描述任何東西,包括其他 AI Agent。不幸的是,MCP 沒有實現任何可以讓 AI Agent 通過工具進行適當通信的機制(比如狀態/上下文交換、長期任務支持等)。這可能是谷歌通過 A2A 進入協議競爭的一個切入點,因為它解決了上述問題。
我總覺得 Anthropic 對 MCP 的規劃比現在看到的要大,包括把多個 AI Agent 連接在一起。現在,A2A 的出現可能已經關上了向這個方向發展的大門。
從長遠來看,AI Agent 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呢?
我傾向于最后一種情況。如果這個假設成立,那么真正有權力的是控制遠程 AI Agent 通信協議的那個協議。即使在短期內,假設新出現的公司默認會選擇第二種方式,如果他們選擇通過 AI Agent 來暴露數據,那么 A2A 顯然是贏家。
說了這么多,MCP 會不會繼續作為連接新型應用和傳統系統的協議,而一旦 AI Agent 占據主導地位,MCP 就會變得無關緊要呢?誰知道呢,讓我們拭目以待。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猜猜我在行業里會支持誰呢? :)
我們正處在一個激動人心的時代。新型 AI Agent 應用的大規模連接方式正在我們眼前被定義。
A2A 雖然是新來者,但它很快就在 AI Agent 通信領域嶄露頭角。雖然 MCP 為 LLM 如何整合上下文帶來了結構,但 A2A 正在解決 MCP 所缺乏的東西:安全性、狀態管理和實時協作。
A2A 會不會取代 MCP?誰知道呢。盡管官方立場是這兩種協議解決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但它們之間可能存在潛在的重疊,而且可以預見這些協議的范圍也會擴大。
如果未來是 AI Agent 的天下,公司開始暴露 AI Agent 而不僅僅是工具或數據,那么能夠實現無縫 AI Agent 互動的協議可能就是贏家。現在看來,A2A 似乎正在做出正確的選擇。
參考來源:https://www.newsletter.swirlai.com/p/mcp-vs-a2a-friends-or-foes?
原文轉載自:https://mp.weixin.qq.com/s/HJqJD376sG7myK30Omb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