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聯通 AI 變現啟示:2025 銀行開放 API 商業模式與盈利路徑

作者:十三 · 2025-08-24 · 閱讀時間:9分鐘
引言:一場由“開放”引領的變革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檻上。傳統行業的邊界日益模糊,數據取代石油成為新的核心 […]

引言:一場由“開放”引領的變革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門檻上。傳統行業的邊界日益模糊,數據取代石油成為新的核心生產要素,而“開放”則成為企業在新經濟中致勝的關鍵策略。在這場波瀾壯闊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兩個看似不相關的領域——電信與金融,卻因同屬高度監管、數據密集且擁有龐大客戶基數的行業,其發展路徑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聯通)作為國內電信巨頭,其在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領域的商業化變現探索已走在前列。通過將復雜的網絡能力、用戶洞察和AI算法封裝成標準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服務,中國聯通成功地為金融、營銷、政務等多個行業提供了高價值解決方案,開辟了全新的收入增長極。

這為正處于深化數字化轉型深水區的銀行業提供了絕佳的啟示錄。如果電信運營商的核心資產是“網絡與連接”,那么銀行的核心資產便是“信用與資金”。隨著全球開放銀行(Open Banking)運動的持續推進,銀行如何借鑒先行者的經驗,通過開放API這把金鑰匙,解鎖沉睡的數據與功能價值,構建面向2025年的新型商業模式與盈利路徑?這正是本文將要深入探討的核心議題。

一、 他山之石:深度剖析中國聯通的AI變現之道

中國聯通的AI與大數據變現之路,并非一蹴而就,其成功基于對自身資產的清醒認知、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以及一套行之有效的執行策略。

1.1 核心資產的產品化與API化

中國聯通擁有覆蓋全國的通信網絡和數億用戶產生的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在經過嚴格的匿名化、脫敏化和聚合化處理后,從原始的“數據礦石”被提煉成有價值的“信息寶石”。例如:

  • 風控類API:如“梧桐風控”產品,提供風險評分、欺詐識別、身份驗證等服務,幫助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降低信貸損失。

  • 營銷類API:如“數字營銷”產品,提供客群洞察、觸達通道分析等,助力企業實現精準營銷。

  • 驗證類API:基于運營商獨有的身份認證能力,提供一鍵登錄、本機認證等服務,優化用戶體驗。

1.2 構建開發者生態與合作伙伴網絡

中國聯通并未選擇獨自服務所有客戶,而是通過搭建開放平臺(例如聯通數科的開放平臺),將這些API能力以標準化、文檔化的形式提供給外部開發者和企業客戶。開發者可以輕松地注冊、申請、調用API,并將這些能力快速集成到自己的應用程序中。這種模式極大地降低了創新門檻,加速了能力的商業化擴散。

1.3 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其變現模式靈活多樣,并非單純按次調用收費,主要包括:

  • 按次調用(Call-based):基礎且透明的模式,按API調用次數計費。

  • 按月套餐(Subscription):為用量穩定的客戶提供套餐包,降低單次調用成本。

  • 效果分成(Revenue Share):在營銷等場景中,按最終帶來的業務效果(如成功獲客數、交易金額)進行分成,深度綁定客戶利益。

  • 定制化解決方案(Customization):基于通用API能力,為大型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行業解決方案,收取項目制費用。

啟示: 銀行與中國聯通一樣,坐擁“金山銀山”。用戶的賬戶信息、交易流水、理財行為、信用記錄等都是高價值數據。銀行的開放API之路,第一步同樣是將內部的核心金融能力(賬戶管理、支付、信貸、風控)進行標準化、產品化和API化,為走出“金融孤島”做好準備。

您可以訪問中國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官網了解更多其數字化轉型的實踐。

二、 銀行開放API的2025愿景:從“開放銀行”到“平臺化銀行”

開放銀行僅僅是起點,其終極形態是成為一個連接萬千場景的“平臺化銀行”(Bank-as-a-Platform)。到2025年,我們預見的圖景是:

  • 無感金融:金融服務像電流一樣無縫嵌入到生產生活的每一個場景中。用戶在電商平臺購物時,自動獲得最優惠的分期服務;在企業ERP系統中,可直接辦理融資和理財。

  • 生態共贏:銀行不再是唯一的服務提供方。它搭建平臺,引入第三方開發者、金融科技公司、垂直行業SaaS服務商,共同構建一個繁榮的金融科技生態。

  • 數據智能驅動:銀行基于合規的數據共享與聯合建模,實現對用戶需求的深度洞察和實時預測,提供前所未有的個性化、前瞻性服務。

三、 2025銀行開放API的核心商業模式與盈利路徑

借鑒中國聯通的經驗,銀行可通過以下四種模式實現可持續的變現與增長:

3.1 B2B2C 生態賦能模式(主要收入模式)

銀行將API輸出給互聯網平臺、垂直行業SaaS(如零售、餐飲、汽車SaaS)、企業軟件等“場景方”,由場景方直接服務終端用戶。

盈利路徑:

  1. API調用費:向場景方收取接口調用費用,通常是按筆或按月套餐收費。

  2. 交易傭金分成:對于通過API產生的金融交易(如支付、貸款發放、保險銷售),與場景方按比例分成。這是最具潛力的收入來源。

  3. 聯合運營收入:與頭部場景方成立聯合運營團隊,共同拓展客戶,共享增長收益。

3.2 B2C 直接服務模式

銀行通過自建的開放平臺或市場(Marketplace),直接向開發者或中小微企業提供API服務。

盈利路徑:

  1. 開發者服務費:提供技術支持和SLA(服務等級協議)保障的高級API套餐,收取固定的月費或年費。

  2. 用量階梯收費:提供免費額度以吸引開發者,超出部分按階梯價格收費,鼓勵多用多省。

3.3 數據價值化模式(需極度謹慎)

在用戶充分授權、數據脫敏且符合《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前提下,提供合規的數據洞察服務。

盈利路徑:

  1. 風險洞察報告:向金融機構輸出企業的合規稅務信息、經營狀況分析報告,用于貸前風控,按報告份數收費。

  2. 群體畫像服務:提供符合某個特征的群體洞察(如“Z世代消費趨勢”),幫助品牌方進行市場決策,絕不能觸及個體隱私。

3.4 效率提升與成本節約模式(間接盈利)

開放API也是銀行對內降本增效的利器。

盈利路徑:

  1. 降低創新成本:通過模塊化的API,內部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快速組合出新業務產品,大幅縮短產品上市時間。

  2. 提升運營效率:將標準業務能力API化后,可以集中維護和升級,降低系統復雜性和運維成本。這部分節省的成本將直接轉化為利潤。

四、 實現路徑與技術架構關鍵點

藍圖雖好,執行才是關鍵。銀行需構建一個穩健、安全、高效的技術與運營體系。

  1. 打造強大的API網關(API Gateway):這是開放API的“大腦”和“守門人”,必須承擔起流量控制、身份認證、安全加密、監控審計、計費限流等核心職責。

  2. 構建全面的開發者門戶(Developer Portal):這是生態的“客廳”,必須提供清晰的API文檔、測試沙箱(Sandbox)、SDK支持、申請流程和社區支持,極大優化開發者體驗。

  3. 實施端到端的API全生命周期管理:從API的設計、開發、測試、部署、上線、版本迭代到下線,實現標準化、自動化的管理。

  4. 堅不可摧的安全與合規體系:這是開放銀行的生命線。必須貫徹“隱私設計(Privacy by Design)”和“安全設計(Security by Design)”原則,采用OAuth 2.0、OpenID Connect等國際標準協議進行授權認證,確保數據“可用不可見”,所有操作留痕、可追溯。

您可以參考中國人民銀行官方網站發布的各項金融行業標準與監管政策,確保技術架構與業務模式始終運行在合規的軌道上。

五、 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之策

  • 挑戰一:文化與組織變革。從封閉到開放,需要打破部門墻,建立產品經理制的API團隊,培養平臺化運營思維。

  • 挑戰二:安全與合規風險。建立常設的合規與安全評審機制,與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采用業界最佳的安全技術。

  • 挑戰三:生態建設非一日之功。初期需要投入資源培育市場,通過黑客松、開發者大賽、優質客戶聯合案例等方式,吸引早期采用者,逐步形成網絡效應。

結論:行動始于當下,贏在未來

中國聯通的AI變現之路清晰地表明,將核心能力解耦、封裝并通過API開放出去,是傳統重資產企業在數字時代重獲增長動能的黃金法則。

對于銀行而言,開放API已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集成方式,更是一種根本性的商業模式進化——從傳統的“產品中心主義”邁向未來的“生態中心主義”。

2025年并不遙遠。那些從現在開始就著手規劃開放戰略、打磨API產品、構建開發者社區、探索共贏商業模式的銀行,必將在平臺經濟的新紀元中,占據最有利的位置,從傳統的資金融通中介,蛻變為賦能萬千商業的數字生態基石。

機會之窗已經打開,行動是唯一的答案。